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与实践》2023年第8期目录及摘要

学习与实践 学习与实践杂志
2024-09-04



 本 期 目 录 


0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存在形态、生长逻辑与成长空间

作者:代晓光  曹景文


“五个必由之路”的深刻意蕴、耦合效应和价值伟力

作者:刘宗灵  王幸媛


02数字社会


●系统性赋能:数字技术重塑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多重逻辑

作者:邓  理


●区块链赋能基层治理的多维框架及实现路径

作者:黄  合


03政治与法律


数智赋能村民自治:完善党领导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实践路径

作者:张露露


●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风险及法治因应

作者:汤建华


04经  济


红色金融的发展实践及当代启示

作者:尹志超  余安定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就业效应:结构变化与机制分析

作者:张抗私  韩佳乐


水资源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演进、互动机理及发展路径

作者:姚  鹏  梁琼云  杜曙光


05公共管理


整合、服务与赋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三种实践取向

作者:陈秀红


●打造枢纽空间:破解城市社区党建引领“悬浮化”困境的有效路径——基于W市J区的实践考察

作者:潘  博


06社  会


电商失信及其治理:一个市场社会学路径的分析——以华东某“淘宝镇”为例

作者:杨  慧  王茂福  周  浪


●冲突转化: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冲突化解的行动策略与实践逻辑

作者:高  红  徐成铭



 本 期 导 读 


代晓光 曹景文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存在形态、生长逻辑与成长空间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是一个具有多重要素、多重面向的表达体系,集中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发展与实践进展。基于不同功能指向和阶段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存在形态,即用以擘画中国式现代化理想样态的应然形态话语、用以揭示其历史与现实样态的实然形态话语以及用以说明从现实到未来路径方法的能然形态话语。不同的功能指向和话语特质决定了诸话语形态的生长逻辑也存在分殊,应然形态话语以“术语革命”的革新逻辑、实然形态话语以“集义而生”的生成逻辑、能然形态话语以“唯变所适”的调适逻辑,使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表现出内生成长性和整体系统性特征,彰显其蓬勃的实践生命力和广阔的未来成长空间。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话语形态 生长逻辑 话语权

刘宗灵 王幸媛

“五个必由之路”的深刻意蕴、耦合效应和价值伟力

摘要:“五个必由之路”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在“两个一 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五个必由之路”廓清了国际国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昭示了党的自我革命的勇气毅力,是指引和保障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奋进航标。“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系统揭示了新时代以来中国取得伟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成功密码,积聚和彰显了党在领导主体、旗帜方向、精神力量、发展动力、根本保障五个方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伟力,也为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 百年”宏伟目标不断创造历史伟业提供了规律遵循。

关键词:五个必由之路 耦合效应 中国式现代化

邓 理

系统性赋能:数字技术重塑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多重逻辑

摘要:发展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使命,数字技术则为提升民主质量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它通过建构超大规模公共空间实现全主体覆盖、降低民主活动成本实现全权利保障、推动制度变迁实现全流程重塑,形成系统性赋能的变革效应。系统性赋能展现为民主质量的多维发展:一是扩展民主参与网络,形成“国家-社会”主体高频互动的民主共同体;二是便利民主权利行使,改善群众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以及决策权的主体能力;三是优化民主治理绩效,打造敏捷治理和协同治理以充分回应群众需求。数字技术不仅带来了民主形式革新,更推动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民主。

关键词:数字技术 全过程人民民主 民主质量 系统性赋能

黄 合

区块链赋能基层治理的多维框架及实现路径

摘要: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区块链技术赋能基层治理有助于实现基层“善治”目标。当前,区块链在基层工作减负、群众参与合力凝聚、新型信任机制构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区块链赋能基层治理的框架包括治理空间层、治理体系层和治理目标层,以基层三维治理空间融合为需求导向,以基层善治为目标导向,构建分布式自组织治理体系。未来推动区块链赋能基层治理,应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治理理念,完善监管体系,夯实技术基础。

关键词:区块链 基层治理 数字化转型

张露露

数智赋能村民自治:完善党领导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实践路径

摘要:数智赋能村民自治是在数字智能时代为破解部分地区的村民自治困境而产生的,是完善党领导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实践路径。采用多案例研究法,对浙江象山、湖南衡阳、河北巨鹿和重庆酉阳四个地区的创新做法进行共性归纳分析发现,数智赋能与村民自治效能提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原因在于数字智能技术通过“主体-空间-规则-方式”四个维度为自治赋能,由此在村民角色复位、参与场域拓展、自治规则完善和参与渠道畅通等方面收效良好。数智赋能村民自治过程有赖于一套系统完备、均衡发展的民主运作程序和机制,未来需从治理理念、技术条件、自治主体和政策效应四个核心层面持续优化数智赋能村民自治效果。

关键词:数字智能技术 村民自治 基层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 乡村振兴

汤建华

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风险及法治因应

摘要:健康医疗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促使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产生了国家与个人对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的迫切需求。但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会引发隐私权、版权、公共安全等风险,这些风险不仅涉及个体利益,也涉及公共利益。风险所涉法益的多元化,加剧了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风险治理的难度,其障碍包括主体风险意识不足、缺乏统一法律标准、协同共治机制不完善等方面。据此,应从风险意识培育、法律制度完善、运行机制优化三个方面,不断优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风险共治策略,实现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风险治理的法治化目标。

关键词:大数据 健康医疗 风险治理 开放共享 法治

尹志超 余安定

红色金融的发展实践及当代启示

摘要: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金融事业创造了世界金融发展史上的奇迹。红色金融事业不仅是党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举措,而且为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红色金融事业的各个历史时期。从发行为民所用的红色货币,到废除高利贷剥削建立新式借贷体系,再到严守货币发行纪律坚决维护红色货币的币值稳定和根据地的物价稳定,红色金融事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证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造福人民的金融体系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需要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增强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践行为民初心,服务实体经济。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红色金融 货币发行 币值稳定

张抗私 韩佳乐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就业效应:结构变化与机制分析

摘要:在信息网络建设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的制造业就业比重却渐次下降。在此背景下,文章使用两部门模型推演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就业结构的重塑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制造业就业向服务业转型,且具有长期动态效应。其中,收入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是重要传导机制。城市规模较大、人口素质较高和老龄化程度较低的城市制造业就业比重受到的影响更大。鉴于此,应进一步协调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充分利用数字平台和技术优势来支持新就业形态的发展,优化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引导构建学习型社会,持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以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提高社会福利、降低结构性失业风险。

关键词: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就业结构 收入效应 劳动生产率效应

姚 鹏 梁琼云 杜曙光

水资源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演进、互动机理及发展路径

摘要:产业发展布局与水资源安全格局的不相协调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通过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来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回顾我国不同阶段治水思路与政策演进历程,系统探究水资源与产业间的互动机理,研究发现:水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但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布局会对水资源安全产生胁迫影响,不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协调水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关键纽带,水资源管理制度对产业发展的约束和导向作用,会进一步驱动产业结构向与水资源相适应的形式调整。未来研究应将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纳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以“四水四定”引导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从而实现水资源保护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共赢”。

关键词:水资源 水资源管理制度 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 四水四定

陈秀红

整合、服务与赋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三种实践取向

摘要:根据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经验,基于功能论视角,提出了三种实践取向:整合型治理、服务型治理和赋能型治理。具体来说,整合型治理通过主体关系整合和社会关系整合,实现基层治理权力秩序和生活秩序的重构;服务型治理通过重建与民众的密切联结,满足民众多元化需求,以强化民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情感认同和绩效认同,最终强化合法性权威;赋能型治理通过扶持规范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运用协商民主机制,为民众主体性培育积累社会资本,形成民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体性地位。这三种实践取向的提出,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样态及其功能效应。

关键词:党建引领 整合型治理 服务型治理 赋能型治理

潘 博

打造枢纽空间:破解城市社区党建引领“悬浮化”困境的有效路径——基于W市J区的实践考察

摘要:党建引领“悬浮化”困境的核心成因,是政治空间与私域空间的“深度脱嵌”。通过对W市J区的相关实践考察发现,可以依托党建引领推动“利益-情感”有机融合的枢纽空间生产,实现以枢纽空间作为政治空间“再嵌入”私域空间的着力基点,并不断拓展枢纽空间功能和作用范围、持续达成“嵌合强化”,从而为“党建引领”的深度嵌入提供可行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党建引领 悬浮化 基层治理 枢纽空间

杨 慧 王茂福 周 浪

电商失信及其治理:一个市场社会学路径的分析——以华东某“淘宝镇”为例

摘要:电子商务领域的失信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以市场社会学的研究路径,对华东某“淘宝镇”卖家失信现象展开分析,尝试理解电商失信的原因和治理困境。研究发现:电商失信是一个被文本地和实践地生产的产物,其内容生产过程是一个关联地方政府、平台企业和商家的价值规范、治理制度和操作技术相衔接的过程,而其实践表达则充斥着卖家利用关系网络对规则的技术性反制。从场域条件看,地方政府规制的不足、“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环境及电商平台的角色张力为失信的存续提供了结构性机会。据此,建议关注政府、市场和社会中多方主体在线上线下跨时空领域展开创新型、技术性协同合作的重要性,并考虑将此思路延伸到数字经济领域其他失范行为的治理中。

关键词:电商失信 市场社会学 多元主体 协同治理

高 红 徐成铭

冲突转化: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冲突化解的行动策略与实践逻辑

摘要: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处与冲突的多发地,及时有效地将社区冲突化解在萌芽状态,是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前提。冲突转化理论与传统的冲突管理理论不同的是,其并非以“消灭冲突”为最终目标,而是使冲突各方从不稳定与有害的破坏性表达转化为互利合作共赢建设性状态的处置方式。L社会组织在参与Q市社区冲突化解过程中,通过采取渐进嵌入、文娱破冰与重塑公共空间等多元化的柔性行动策略,有效化解了H社区冲突;其背后体现了冲突转化中的四个维度即行动者转化、事项转化、方式转化以及结构转化的实践逻辑。

关键词:社会组织 社区冲突 冲突转化 村改居社区 


-end-


#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标题前往阅读)
01  《学习与实践》2023年第7期目录及摘要02  大食物观的生成逻辑、内涵意蕴与实践进路 | 政治(作者:苏玉波 王樊)03  归口管理:运作形态、逻辑展开与治理效能 | 公共管理(作者:候绪杰)04  数字身份构建的伦理困境及其超越 | 数字社会(作者:武文颖 王鑫)05  数字人民币促进分配公平的机制分析和制度设计 | 经济(作者:马扬 杨东 周鑫)06  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侵权的责任认定 | 法律(作者:李硕)07  在地性整合:社会组织立体式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 | 社会(作者:薛美琴 马超峰)08  文化线路的内涵、功能与时代价值:基于时空重构与价值共享视角 | 文化(作者:王光艳 樊志宏)

# 推荐栏目  


(点击下方标题前往栏目文章列表)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数字社会
政治
经济
法律
公共管理
社会
文化
新闻与传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学习与实践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